形态描述
标本采集地 南沙群岛半月礁、华阳礁。珊瑚礁坪上海藻、海绵丛中。
形态特征 体长5—6 mm,体宽(含疣足)0.6—0.7 mm,具60—65个刚节。
酒精固定标本体透明、无色。
口前叶椭圆形,宽大于长。2对红眼,呈倒梯形排列。触角近三角形,约基部愈合。中央触手(丢失)位于后对眼之间,1对侧触手位于口前叶前缘两侧、约具12环轮。围口节触须2对,背对长于腹对,背对具14环轮,腹对具10环轮(图171 A)。
咽前端具乳突,中背齿位于第1刚节处。前胃位于第8—13刚节处(图171 A)。
疣足单叶型。第1—4对背须较长,约具13—15环轮,以后背须10—12环轮,前后刚叶均为指状,腹须指状且与刚叶等长(图171 B)。
体前部疣足复型镰状单齿刚毛的端片细小、光滑(图171 C)。体中部疣足复型镰状单齿刚毛的端片光滑较粗大且弯曲成90度的钩状(图171 D—E)。体后部疣足复型镰状单齿刚毛的端片光滑弯曲钩状、较小(图171 F)。疣足足刺2根,棒状(图171G)。
A.体前部背面观;B.疣足前面观;C.体前部疣足的复型镰状单齿刚毛;D—E.体中部疣足的复型单齿弯钩状刚毛;F.体后部疣足的复型单齿弯钩状刚毛;G.疣足足刺。尾部肛须2根。
形态特征 体长5—6 mm,体宽(含疣足)0.6—0.7 mm,具60—65个刚节。
酒精固定标本体透明、无色。
口前叶椭圆形,宽大于长。2对红眼,呈倒梯形排列。触角近三角形,约基部愈合。中央触手(丢失)位于后对眼之间,1对侧触手位于口前叶前缘两侧、约具12环轮。围口节触须2对,背对长于腹对,背对具14环轮,腹对具10环轮(图171 A)。
咽前端具乳突,中背齿位于第1刚节处。前胃位于第8—13刚节处(图171 A)。
疣足单叶型。第1—4对背须较长,约具13—15环轮,以后背须10—12环轮,前后刚叶均为指状,腹须指状且与刚叶等长(图171 B)。
体前部疣足复型镰状单齿刚毛的端片细小、光滑(图171 C)。体中部疣足复型镰状单齿刚毛的端片光滑较粗大且弯曲成90度的钩状(图171 D—E)。体后部疣足复型镰状单齿刚毛的端片光滑弯曲钩状、较小(图171 F)。疣足足刺2根,棒状(图171G)。
A.体前部背面观;B.疣足前面观;C.体前部疣足的复型镰状单齿刚毛;D—E.体中部疣足的复型单齿弯钩状刚毛;F.体后部疣足的复型单齿弯钩状刚毛;G.疣足足刺。尾部肛须2根。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